中国驻法国使领馆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!中国留学生多注意
1楼
- 一格中国心
- 2024/4/24 3:39:22
为帮助旅法同胞更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驻法国使领馆根据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,梳理了几种常见诈骗手法并提出相应防范建议,希望大家以案为鉴、提高警惕,切实维护自身和家人的财产安全。
案例一:假冒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
李先生接到一通自称国内某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,称其涉及一起跨国金融案件被通缉侦办。李先生按要求通过社交软件与对方建立联系后,对方向李先生发送了所谓“逮捕令”、“保密函”等文件,后经李先生申辩,对方称有可能是李先生的身份证被人冒用,并以保护资金安全为由要求李先生将账户内资金转入所谓“安全账户”监管。转账成功后,所谓“检察院工作人员”立即销声匿迹。
【防范建议】
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及信用卡诈骗、跨境洗钱或其他刑事案件,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转账汇款,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与所谓“国际刑警中心”或国内公检法机关等机构进行下一步联系,请大家不要相信自称“公检法人员”的一面之词。
案例二:通过交友理财实施诈骗
赵女士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认识了一位男士,并迅速与对方确立“恋爱关系”。随着“感情升温”,该男士为赵女士在某网站开设了买卖虚拟货币账户,并出资5万元供赵女士使用,在初步盈利后,赵女士禁不住对方诱骗,自掏腰包追加30万元资金。但没想到,注资后账号再也无法登录,而此时“男友”也失去了联系。
【防范建议】
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人交友、网恋,取得对方信任后,诱骗当事人在虚假投资平台注资。此类平台往往使用蝇头小利诱骗用户追加资金或缴纳大额保证金。不法分子还可能包装成“理财大师”,把受害人拉进所谓“理财群”实施诈骗。提醒大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恋爱观,不要相信各种“一夜暴富”的理财陷阱,不要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汇款。
案例三:假冒驻外使领馆人员实施诈骗
宁先生接到自称驻法国使馆工作人员电话,通知宁先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来使馆领取法律文书。当宁先生表示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到达后,对方告知此事涉及司法刑事案件,指导宁先生连线所谓“国内公检法部门”。宁先生为自证清白,在对方诱导胁迫下提供了个人银行账号等信息,并向指定账号转账汇款十多万元的“保证金”,蒙受重大经济损失。
【防范建议】
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来电号码,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,谎称当事人有司法文书、身份证件待领取,诱骗当事人提供银行账户信息或转账汇款。在此提醒中国公民,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向任何人索要个人银行卡或账户信息,不会通过电话转接至所谓“国际刑警中心”或“国内公检法机关”,也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进一步联系。
案例四:通过虚拟绑架实施诈骗
刘同学接到自称国内某公安局电话,称其邮寄给国内父母的包裹内藏有大量信用卡,涉及跨国金融诈骗,法方将按中方公安部门要求将其抓捕并遣返回国。刘同学听闻后慌乱不已,极力辩解并哀求对方宽大处理。对方在套取刘同学国内亲属信息后,诱导刘同学拍摄自己被捆绑、殴打的图片或视频,并命令刘同学切断手机、微信等通信渠道。在刘同学与外界失联期间,诈骗分子联系其国内亲属,谎称刘同学被“绑架”,发送刘同学事先拍好的图片或视频,并索要巨额赎金。刘同学的家长信以为真,向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打入赎金,造成重大财产损失。
【防范建议】
不法分子会以“案情保密”和“维护家人安全”为由,通过恐吓等手段精神操控受害人,进而向其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并索要赎金。建议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、住址、家庭情况、银行账户等信息。如陌生人提出“不要与家人联系”等不合理要求,请务必保持警惕,避免上当受骗。只要是陌生人提到汇款,就要绷紧安全这根弦!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,请及时向驻法国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(+86-10-12308)去电询问。如不幸上当受骗,应及时向法国警方报案,如款项系通过国内银行转账,可同时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。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,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,并向国内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(拨打110或96110转反诈骗中心)。
联系电话:
法国报警电话:(+33)17
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(24小时):
+86-10-12308
+86-10-65612308
驻法国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:
+33-153758840
驻马赛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:
+33-671905835
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:
+33-609994464
驻里昂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:
+33-785620931
驻圣但尼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:
+262-693925807
驻帕皮提领事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:
+689-87295620
来源:中国领事服务网官方微信公众号“领事直通车”